查看原文
其他

反着来。。

达叔一 达叔天演论 2023-11-02

这是达叔的第1150篇原创

大家好,我是达叔。

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。

昨晚文章,写在小号:

即将再次大反转。。

探讨一些事情,发生反转后,可能带来的生意机会、财富效应。

出差南京。

南京问,为什么要讨论反转?

达叔说,因为这个概念,极其的重要。

重要到什么程度?

事关战略。

以下内容,只代表个人观点,不一定对,随便看看。


1


很多人都讨论过战略,但什么样的言论,可以作为战略?

正着说,是对的,是可以赚钱的;

反着说,也是对的,也能赚钱。

这样的话,就能作为战略。

比如,可口可乐是经典路线的战略,那反过来年轻化就是百事可乐的战略。

而你的口号是,我们要做一个好公司,反过来口号是做一个坏公司,那是很愚蠢,就不是一个好策略。

大而稳,是一个策略;

小而美,也是一个策略。

有的工厂把枪炮做的越来越大,有的工厂把枪炮做的越来越小,都能找到生存空间,都能赚到钱。

这在管理学里,就是找蓝海市场的策略。

比如,一个快餐店,素食店,最大的卖点是工业化、速度化、规模化;

而它相反的策略是,追求体验感,上菜一道一道、慢慢上,花样百出,追求氛围感。

能不能活?

都能活。

十年前,当时空气质量引发高度关注,很多地方操盘手,都在买空气检测设备。

有的工厂,生产出来的产品,数字准确、且不可更改,做到了高精尖,能不能卖?

能卖。

但有的工厂,生产出来的产品,数字未必那么准确,而且数字可以更改,能不能卖?

也能。

谁卖的更好一些?

在一些地区,竟然是后者。

因为空气是公共品,操盘手为了GDP,为了工厂能正常开工,并不想对外展示污染数值那么高。

这种思考的角度,你想过么?

没有。

南京说,看你文章,最大的收获是,有很多真实世界里的狗血故事,非常血腥的案例和角度。

我的主营业务,原来是工业,是搞设计研发。

后来和医疗专家合作,专家也是你读者,联手搞了一个项目,获得了某大学的资助,获得了华为的支持。

我要进军医疗行业,产品快做出来了。

现在准备招人,招一个市场部老大,帮我们做一些市场策略。

等产品拿证后,也可以合作搭建销售团队、组建销售渠道。

达叔说,招人,我们的星球里,有很多高精尖的医疗人才。

销售人才、渠道团队,也是我们擅长的。

但更重要的是,你在这些动作之前,要研究清楚:

1、你这个产品,未来是走医保项目、还是走自费项目;

2、是医院的成本项,还是营收项。

3、在你产品出来之前,客户都是怎么解决问题的,你带来了哪些价值。

这是三个大问题,其他的都是操作的技术细节。


2


如果是医保项,那你就要在医保编码收费的框架下,倒推渠道入院价是多少、你给渠道是多少、你的成本是多少。

把利润模型算出来,把市场规模算出来,把各方的利益分配比例算出来。

拿着几个数字,对照医疗领域的其他产品,你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,还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
如果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,那大家为什么要卖你这个新牌子?

机会成本太大。

那还能做么?

如果你的市场规模足够大,也照样能做,竞争非常少,生意也能做。

怕就怕在市场规模不够,竞争还非常激烈,那你日子就会很艰难。

南京说,我对标的是某某上市公司。

达叔说,你说的这个上市公司,它的产品毛利率,在我们整个医疗行业里,算是低的。

你只看到了自己想对标它,但有没有想过,他为什么没做你这个赛道?

客户教育成本。

他所做的所有产品,都是对标进口品牌。

进口品牌,在国内培育了一个市场,做了几十个亿的生意,他搞一个产品对标,把价格降到一半。

然后,从这个市场里进行切分。

价格之所以能够降低,除了制造业水平、人力成本、原材料成本外,还有一个你没想过,就是客户的教育成本。

在医疗赛道里,很多公司,死就死在客户教育上。

自己发明了一个新产品,新技术,明明很厉害,就是大家不接受,熬不动成功的一天,现金流就断了。

他的策略是,不做客户教育,只做产品替换。

你的价格高,我就价格低;

你是口服的,我就搞针剂;

很多的产品,都不是从头重新创新,而是在既有的产品上,做一定程度的改良。

只要比既有的产品,好一点,就够了。

比如,你这个药需要天天吃,他弄一个药,吃一次,管一周。

把短效,换成长效,就能赚到钱。

很多世界级的头部公司,比如谷歌、阿里巴巴等,都曾兴冲冲的杀进医疗赛道,要改变医疗。

然后呢?

都灰溜溜的跑了。

谷歌耗时4年,搞了个谷歌眼镜测血糖,然后呢?

被全球医疗血糖霸主,罗氏、强生、拜耳等公司,联手绞杀了。

是技术路线之争么?

不是。

只拿医疗金标准,拿医疗的诊治指南、金标准,就把你拦在门外了。

十年前,阿里巴巴要进军医疗行业,喊出要彻底改造医疗。

有成功么?

最大的动作,是把医院的收费窗口,多了个支付宝支付。

其他,连个毛都没看见。

做工业的人,发明了一个产品后,主要卖的好,立马就有人抄。

而医疗类的产品呢?

很多产品,搞出来后,一口气可以卖20年,连机型都不用换。

除了产品外,整个销售网络、渠道、夹杂着众多的社会关系、利益纠葛。

很难见到,赢家通吃。

是个超级慢行业。

这种慢,既是缺点,也是优点。


3


而通过反转的思路,把既有的产品,反过来做,有机会在市场里,切出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。

比如,达叔这个账号,在2020年开始写。

刚开始的出发点,是什么?

传统的医疗销售,是招一批销售,撒到各个城市,找各个城市的地头蛇,按个拜访,完成成交。

成本是多少?

一年几百万的人员成本。

这里的目标是什么?

是找到渠道、找到地头蛇、找到客户,来做我的生意。

手段是什么?

招人,去覆盖,去找渠道和客户。

完成同样的目标,手段能不能反过来?

不是我招一堆人,去找渠道、找地头蛇,找客户。

而是想办法,让渠道、地头蛇、客户来找我。

这样既提高了效率,也降低了成本,还能完成同样的目标。

这种反过来做,有做成么?

三年的时间,就搞成了。

同样的逻辑,把事情反过来,再做一遍。

比如:

淘宝是人找货,抖音做货找人;

百度是人找信息,今日头条做信息找人;

谁的地位,稍微稳一点?

腾讯、微信干的是社交,是人找人,反过来还是人找人。

于是BAT里,腾讯的地位目前为止,最稳固一些。

当阿里的战略从淘宝升级去做天猫,去对标京东,都走高品质路线,然后就有人彻底放飞自我,走低价路线。

拼多多,就横空出世了。

当年认为,老外都追求品质、都不买山寨货,拼多多就推出了海外版,用彻底的低价,把老外都搞疯狂了。

下载量,遥遥领先。

这说明什么?

很多普通人,脑海里的信息,全都是假的,都是没经过事实验证的。

比如,一个很著名的段子。

说欧洲的地铁里,大家都喜欢看书,我们的地铁里,都在低头玩手机。

于是,得出的结论是,还是人家西方有文化,爱学习。

事实呢?

等欧洲地铁里的通讯信号质量提高后,大家都玩手机,都不看书,也不看报纸了。

刷手机,更快乐。

人,就是人,谁也没比谁更高尚一些。

做顺应人性的生意,大概率要赚的更多一些,而且别把客户的趋向,看的太高尚。

都很俗。

多、快、好、省。

抓住其中一点,就能赚到钱,如果同时能抓两点,那就赚的更多。

南京说,和我合作的专家,也是你的读者。

他手里的专利,拿到好几年了,以前从来没落实过。

但看了你的文章,参加了你的线下活动,心思活络了,动作加快了,很快就拿到注册证了。

赚钱效率,很明显提高。

信任前置,能提出这个概念,能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人,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,有极强的爆发力。

你在星球里写的案例、链接到的人,给了很多人,提供勇气、提供思路、提供资源。

让勇敢者前行,让奋战者找到同行。

达叔说,真正的威力,还没爆发出来。

等我的星球、线下活动,孵化出一堆赚钱的项目,带领一批人赚到了大钱,用利益彻底捆绑。

利益比友谊更靠谱,更猛更长久。

项目越发高级,利益越发巨大,团结到的人越发高端,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结构件。

共同去赚增量市场的钱。

把没上市的产品,搞上市;

把没有规模的产品,扩大到全国、全世界;

把海外的产品,引进来。

给有资源的人,提供变现工具;

给有产品的人,匹配销售、渠道和客户。

按照这个路线图,慢慢做,一路杀到2030,结果更刺激。

别的大V,在做快速收割,达叔选择慢慢来变现,项目变现;

别的大V,蹦的高,达叔追求活的久。

反着来。

关注达叔,一起慢慢变富。

达叔星球,第三期了,为感谢之前各位星友的厚爱和支持,特推出优惠券:

保存下方海报,用微信扫码领券续费,可以优惠365元

新人优惠券:

欢迎+V:dashener666 业务链接,不失联。


关注达叔,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。

达叔星球推出4个项目:微天使投资+达叔编辑部+脱单项目+达叔问答,5300个慢慢变富的人,每多100人,涨价100块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